 
 
5月13日,为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石窟艺术等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与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文化自信建设,由云冈研究院、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雕塑史研究专题工作坊在云冈研究院成功举办。
	 
 
此次学术活动汇集了来自云冈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八位专家学者,他们围绕中国传统雕塑与云冈艺术研究展开深入探讨,展现了双方深厚的学术积淀。工作坊的学术报告涵盖了多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央美术学院的杨靖教授探讨了传统雕塑艺术的现代转化,体现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结合;黄山讲师回顾了雕塑学科的发展历程,突出中央美术学院在雕塑领域的引领作用与社会影响力;杨昆讲师分析了云冈艺术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大同在央美六工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传统艺术研究的贡献;王云教授对佛道造像图案提出了新见解,突破传统香炉说的局限性,从功能和象征层面重新阐释了图案的宗教内涵;耿朔副教授研究了南朝造像艺术特征,提出了造像艺术在南北朝美术中的共享与互动。云冈研究院的王雁卿研究馆员阐释了日本学者长广敏雄对云冈雕塑的研究,介绍了云冈浮雕的独特性;吴娇副研究馆员以《图像与样式——云冈第6窟上层菩萨像调查》为题,详细分析了云冈第6窟上层各区域菩萨像的服饰与造像特征,探讨了北魏迁洛前后南北方文化交流,并根据区域造像差异,尝试对北魏雕刻粉本进行初步解读。侯瑞副研究馆员则以《云冈石窟二弟子像与中国佛像组合模式的确立》为题,全面梳理了云冈现存所有二弟子像的特点及兴起原因,指出“一佛二弟子”模式在经龙门完善后渐趋定型化、普遍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于润生在学术总结时指出,双方加强跨学科交流很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合作必将创造学术研究的新范式。他表示,中央美术学院将整合人文学院、雕塑系、美术考古研究中心等院系机构的研究和创作力量,与云冈研究院紧密合作,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共同探索石窟艺术等优秀文化遗产更为有效的阐释方式与传播路径,共同打造具有引领性水准的学术研究及艺术创作平台。
此次专题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起云冈雕塑研究的交流合作平台,更以开放包容的研讨氛围,为破解学术难题、探索文化遗产传承新路径提供了创新范式,为后续深入研究与文化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雕塑史研究迈向更具活力与深度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