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云冈研究院共有2个项目成功入选。
	
202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名单
	 
 
	
项目介绍
云冈石窟古代保护修缮调查研究
项目负责人:范 潇
山西大同人,博士,现任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相关工作,主持或参与多个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以及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制定2项文物保护地方标准;在ESCI、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云冈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经历过多次修缮,然而对于云冈石窟历史时期的修缮行为,虽遗留了少量文字记录,但并未明确具体的修缮对象或措施。目前发现较早对石窟修缮记载的是已经佚失的金代碑刻,但除了清代以外,关于石窟修缮的具体范围和内容记录已无从查证。因此,云冈石窟古代修缮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是一个待解的谜题。古代修缮是石窟本身沿革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石窟的历史谱系、沿革以及完善云冈的整体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次目标是在系统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云冈石窟现存修缮遗迹一手材料为基础,综合应用考古学、类型学、图像学、文献学、艺术学等多种研究方法,重点应用多种科技考古手段展开研究。系统调查研究云冈石窟历朝历代多民族政权和民间的保护修缮活动,摸清云冈石窟历代修缮情况,全面准确的解释古代修缮活动,构建云冈石窟古代多民族保护与传承体系,为后续云冈石窟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云冈石窟留下了众多民族的共同记忆,是中华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之体现。深入发掘云冈石窟保护修缮的历史,向广大公众讲好云冈石窟故事,不断丰富云冈石窟文化内涵,对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意义重大。
	 
 
	
 
鲁班窑石窟资料整理
项目负责人:郭静娜
山西大同人,博士,现任云冈研究院历史与民族融合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佛教考古、文化遗产学。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被中共大同市委组织部、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距云冈石窟西界墙616米处十里河西岸的山丘东端,石窟坐西朝东,依山开凿,十里河在窟前由北向南流过。地理坐标东经113°06′51″,北纬40°06′57.4″,海拔1165米。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 。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 、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 、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 ”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鲁班窑石窟外貌
	 
 
鲁班窑石窟第3窟中央佛坛、束腰型榫卯及莲花纹
	 
 
天宫伎乐浅浮雕残件浅和浮雕化生童子像残件





